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11日在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 2014-04-03 来源:
 

区长  彭水萍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务实创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9.8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8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3元,增长11.2%。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进一步凸显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8.7亿元,分别增长6.5%和8.9%。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户,总数达94户,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企业10户。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支撑工业经济能力明显提升,两大园区建设项目47个,建成19个,在建28个,58户驻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0.2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9%。渝水高科涂布纸、英泰能锂电池、宝诚型材15万吨方圆钢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新增高产油茶1.7万亩、花卉苗木4600亩、商品蔬菜4000亩,新余蜜桔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水联盟被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豪辉公司成为市首家取得供港澳蔬菜资格企业,都康公司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70家,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47家,总数达399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率达100%。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1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通过验收。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及土地“增减挂”顺利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流转面积12万亩。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商银行渝水分支机构正式成立。区担保中心在保余额5.3亿元,增长6.9%。农资批发市场建成营业,农资连锁流通服务实现全覆盖。菜小二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食博汇·赣西商贸城、青园·中部农机城、新余钢材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货运企业19家、运力1.9万吨,全市首家乡镇物流公司在罗坊镇成立。百丈峰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二)全力推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全区城镇化率达62%。仙来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渝水公安分局技术大楼全面完工,婚姻登记中心、环境检测中心交付使用。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4.1亿元,毛家步行街改造、9个城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和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11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城管、物业进社区工作积极开展,新苑、龙州、望城、通济4个社区相继成立,12个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进展顺利。4个中心镇共实施建设项目36个,总投资6.4亿元,罗坊、良山镇被列为全省首批百强中心镇,罗坊镇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新型城镇化十佳示范乡镇。

城乡交通更加便捷。余新公路、环城南路、城区断头路、樟排线改造、杭南长高铁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协调工作顺利开展,仙女湖大道西延(渝水)段绿化亮化工程、6个渡改桥项目主桥及引桥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力度加大,全区路网结构逐步完善。

乡村面貌更加秀美。86个新农村建设点累计投入资金8975万元。完成森林城乡、绿色通道造林绿化面积3.2万亩,创建森林乡镇4个、森林村庄300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7.8%。良山镇下保村荣获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点及省休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水北镇熊坑新村完成整村重建。建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7个。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64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完成投资14.4亿元。全年引进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引进内资148.9亿元,利用外资8264万美元,分别增长20%和11.9%。成功引进广西玉柴重工挖掘机配件、普胜触摸显示屏、江西瑞平高端带钢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资金政策争取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取项目32个,到位资金2.54亿元,增长69.3%。我区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区)。煤储基地纳入蒙吉铁路集疏运系统项目。食博汇·赣西商贸城被列为2013年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双华数码电子等3个项目被列为省三个一百重大项目,百丈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2个项目被列为省首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示范项目,盛龙汽运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莱安建材太阳能热水器等7个项目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省级用地指标1160亩。

(四)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开展,财政预算执行能力明显提升。国资监管改革深入推进,框架体系基本建成,运营水平明显提升。营改增试点平稳运行。农村四项改革(扩权强镇、一元化户籍、宅基地换房、农村产权制度)积极开展。罗坊镇实现市计划单列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管理创新初见成效。首次开展区直单位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纠错力度加大,支出管理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监管切实加强,融入资金更加安全、高效运行。税费管理力度加大,注册联商管理逐步规范,税收搬家现象有效遏制。工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实现重大调整,更加注重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和产业带动能力,项目合同预审全面实施,招商项目质量明显提升。

(五)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342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05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7327.5万元。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全面推进,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城乡居民社保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99.6%,多险合一、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发放城乡低保金7656万元、医疗救助金3025万元、城乡高龄补贴1326万元。城乡重大疾病救治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农村危房年度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南英垦区危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实施,建成保障房2620套15.5万平方米。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区各项教育支出6.41亿元,增长2.3%。渝水六小投入使用,渝水二小综合楼、人和中学学生宿舍改造工程竣工,良山一小整体搬迁顺利推进,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24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研系统课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少儿艺术教育卓有成效

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鹄山、南安卫生院综合楼和良山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等8个新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全区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白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个单位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明显。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龙池墅、罗坊集镇和百丈峰养生三大文化功能区设施不断完善水北拾年山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余花鼓戏》、《新余民间谚语》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三届激情渝水、红歌飞扬群众歌唱大赛、首届新余花鼓戏争霸赛成功举办。

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省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示范县(区)成功申报。区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投入运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净空”、“净水”、“净土”三大行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袁河、袁惠渠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下村工业基地、良山污水处理厂通水试运行。袁河绿色低碳数字化平台、重金属污染治理、袁惠渠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各项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信访工作获省“三无”先进县(区),残联被评为省无障碍建设先进单位。民族宗教、统计、物价、机构编制、档案、外事侨务、双拥、妇儿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

(六)全力推进效能提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130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97.9%,基本满意率2.1%。领导分类接访及部门参访制度全面实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四风小金库红包吃空饷等现象有效遏制。行政监察和财政、审计监督逐步加强,民生资金使用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区公共工程审核中心审核工程项目240个,核减金额1.88亿元,平均核减率17.5%。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我区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驻区单位和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来渝投资企业,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转型升级任务比较繁重;项目带动能力不强,工业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建设与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有待深入。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致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城乡品位、加快民生建设,争创全省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全省发展升级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抓创新增活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以争创全省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主抓手,紧紧抓住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优化提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深化行政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项目审批标准化、信息公开化、流程网络化。探索工业园区“企业化管理”新机制。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和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指标权重。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经济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全面调整和优化财政预算制度。加大税费管理力度,加快园区财税体制改革,规范管理注册联商。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清理整顿各类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探索投融资平台“融、用、管、还”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担保中心股份制改革,改进融资、担保工作,积极防控债务风险。创新国资监管体制,变分散式经营为集约化管理,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深入推进农村“四项改革”和农民互助联保改革。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推进社区管理改革,加快政社分开,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社区服务从政务服务向公益、便民服务转变。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促管办评分离,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机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在扩大开放上求突破。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项目、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推进招商引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突出对接江浙沪和闽粤重点地区,着力延伸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专业招商小分队的作用,大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确保实际引进内资增长15%,利用外资增长10%。加大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扩大外贸出口总量。

在加大投入上求突破。计划安排区级重点项目57个。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重点产业等项目建设,以项目保投资、带产业、促发展。以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原中央苏区县(区)振兴发展和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等为重点,做好政策研究对接,加强项目申报争取,力争获得上级更多项目、资金、土地指标支持。

(二)致力于抓升级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具有鲜明渝水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工业体系,打造渝水工业发展升级版。

做实两大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力促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双提升。重点抓好“四园一工程一平台”建设,即:袁河经济开发区现代装备制造园、机电产业孵化园、闽商工业园和下村工业基地小微企业孵化园,推进新钢煤气进园区工程,建设袁河绿色低碳数字化平台。袁河经济开发区争创省重点工业园区,确保现代装备制造园基本满足企业落户条件,经开大道、纵一路、横一路、洋津110KV变电站投入使用。抓好闲置厂房、土地招商工作,完善落户项目预留土地管理和企业退出补偿机制,提高闲置资产和土地利用率。创新园区管理,推进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转变,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突出主导产业。以钢铁、光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引领工业全面升级提质。围绕改造提升钢铁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钢铁产业向高端、终端产品产业转型,重点抓好江西瑞平高端带钢、沃丰实业起重机、江德森螺杆泵、广西玉柴重工挖掘机配件、华东矿山机械城等项目建设。以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为契机,加大光伏并网发电、光伏农业等光伏产品的推广运用力度,重点抓好瑞晶37兆瓦金太阳工程和界水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重点抓好普胜触摸显示屏、双华数码电子、陶氏环保净水设备等项目建设。

优化企业帮扶。创新帮扶理念,既要避免大包大揽,将本该由市场管的事交由市场,更要积极落实行政审批代理制和限时办结制,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四个一帮扶机制,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供电、用工等难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加大工业运行监管力度,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入库服务工作。

(三)致力于抓基础促增收,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夯实农业基础。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守住耕地红线。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2.45万亩小农水建设任务,抓好中小河流重点县水北、罗坊项目区改造、乡镇防洪工程蒙河水北段和鹄山段项目、4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抓好“土地三项”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稳定粮食播面,促进生猪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高产油茶、优质水稻、新余蜜桔、商品蔬菜、花卉苗木五个万亩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孵化基地、蒙山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新余蜜桔品牌化、有机水稻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增高产油茶10000亩、商品蔬菜1500亩,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积极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5家。

提升农业效益。加快推进一村一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和培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抓好一斤石灰一斤粮增产示范、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土地、林地流转步伐,探索发展家庭农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认真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打造新村亮点。精心打造村镇整治特色,坚持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融合推进,力争做到上创特色、线上出精品、上求提升,建设和谐秀美乡村。抓好主要干道沿线镇村提升、中心示范村、村落连片和新农村精品点建设。着力打造农业精品休闲观光旅游,推进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卫考评工作。

(四)致力于抓统筹促提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着力构建新型城乡体系,助推新型城镇特色化、内涵化发展。

稳步推进城区建设。全力支持袁河生态新城、高铁新区等市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仙来新城二期规划。加快食博汇·赣西商贸城、铜锣湾广场建设。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抓好城区小街小巷整治。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新社区管理模式,推动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合理调整社区布局,推进民警、城管、法律、物业进社区,力争全区无物管小区下降50%。以“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户籍管理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城镇管理考评,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以罗坊、良山2个省百强中心镇建设为龙头,加快集镇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抓好罗坊抱石创意苑和食品药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精心培育集镇支柱产业,力促产城融合。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完善城乡交通体系,积极配合余新公路、樟排线改造建设,加强杭南长高铁、蒙吉铁路建设服务,丁石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组组通”建设。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新引进村镇银行1家、金融分支机构2个。大力推进助保贷,支持发展新型金融业态,鼓励企业建立互联互保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渝水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为依托,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和人才,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以赣西中心物流园为依托,抓好货运业的发展,力争新增货运能力1.5万吨。以蒙吉铁路建设规划为契机,抓好煤储基地及配套项目规划争取工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和新网工程。抓好百丈峰养生度假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五)致力于抓保护计长远,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

坚持绿色低碳清洁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生态安全。

深化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各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加快泰利、金珠、博凯等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和吉烨煤化改造。下村工业基地、良山污水处理厂形成减排效应,加快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节能降耗监管,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业污染源减排,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和清洁生产措施,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建设低碳、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抓好资源枯竭型城市、合同环境服务试点等项目。推进袁河绿色低碳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园区节能减排及低碳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力促节能减排产业发展壮大。健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大力开展粘土砖企业专项整治,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蒙山、百丈峰山体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实现“两山”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整合矿产资源,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巩固袁河水环境整治成果,加强辖区内仙女湖、孔目江两个水源地和小(二)型及以上水库水质监管。加强对生猪养殖污染的整治和监管。继续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抓好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和省级生态区申报创建。

(六)致力于抓民生促和谐,坚定不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让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力实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安居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道路畅通、生态保护九大民生工程,办好50件民生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中小学教育网点布局。加强校安工程、数字化校园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管理乡镇(办)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师德师能水平。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网络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着力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积极开展全国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和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落实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物价、机构编制、档案、双拥、妇儿等工作。

确保社会稳定。加快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完善信访管理责任制,加快推进三调联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合理表达诉求,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抓好安全生产,推进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推进法治渝水、平安渝水建设。

协调互动发展。积极配合抓好新钢公司社会职能移交各项工作。全力支持高新区、仙女湖区、高铁新区、袁河生态新城和辖区内中央、省、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和联谊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

(七)致力于抓作风促效能,坚定不移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全力打造“五型政府”。

打造开明政府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抓手,坚持在解放思想中谋求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做到对照先进找差距,围绕发展查问题,盯紧目标定措施,以更高的起点、更准的定位,寻求发展新路径,拓宽增长新空间,不断开创渝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打造高效政府。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进任务量化、限时办结、督查考核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决策和谋划发展的水平。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群众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确保政令畅通。

打造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深入开展六五普法,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集体决策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注重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打造务实政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集中整治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加快行政审批事项向政务大厅集中,完善电子政务和监察系统建设,倾力打造无障碍绿色通道,为群众、企业、项目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打造廉洁政府。加强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落实情况的督查,坚持惩防并举,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勤廉评议工作,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三重一大、民生资金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4年区政府为民办50件实事

1.就业再就业工程。重点办好7件实事:①新增城镇就业3150人。②帮助300名“4050”人员解决就业。③安置残疾人就业公益性岗位50个,选聘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135名。④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⑤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200人次,培训残疾人120人次,创业培训550人次。⑦新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

2.社会保障工程。重点办好5件实事:①推进社会保险五险统一征缴,实现系统内3.7万人以上各项社会保险“同人同城同库”一卡管理。②降低工业园区新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档次,新增参保人员1000人,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4个百分点。③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由“后付制”改为“预付制”,建立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④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个省级、3个市级居家养老中心试点建设,新建10个以上农村颐养之家。⑤落实乡镇教师住房公积金。

3.医药卫生保障工程。重点办好5件实事:①新农合参保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②全面完成沙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罗坊、界水、新溪卫生院改扩建工程。③全面完成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两癌”免费手术治疗和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工作。④实现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⑤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4.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重点办好8件实事:①完成通济小学改扩建主体工程。②启动富塘小学扩建工作。③完成地步小学整体搬迁。④完成良山一小整体搬迁。⑤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并将列入第一批省标准化工程建设的24个教学点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改造。⑥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4%。⑦新建良山、下村、水北、罗坊、姚圩等5个乡镇集镇幼儿园。⑧利用19所农村闲置小学改建为幼儿园,在10所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

5.公益文化事业工程。重点办好5件实事:①新建14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②组织开展广场群众文艺大型展演活动4场。③完成送戏下乡44场以上。④完成送电影下乡2000场以上。⑤完成农民自办文体活动55场。

6.安居工程。重点办好6件实事:①新建保障性住房1736套。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864套。③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836套。④完成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88套。⑤完成国有垦区危房改造3288套。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7.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工程。重点办好6件实事:①建设改造城区农贸市场4个。②改造城区小街小巷10条。③完成农村重点污染区15.8万人的农村居民饮水工程主管网铺设。④抓好罗坊综合体开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⑤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亩。⑥继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区农业排灌条件。

8.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点办好以下3件实事:①新建通自然村水泥公路项目建设里程50公里。②完成县道水芳线南英绵山桥危桥改造项目建设。③完成县道维修改造项目建设里程5公里。

9.生态保护工程。重点办好以下5件实事:①确保辖区内仙女湖、孔目江两个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②开展蒙山、百丈峰“两山”保护工程,整顿矿山开采秩序,启动实施矿区植被恢复工程。③新造林1.6万亩,限伐商品林指标减少40%,禁伐天然阔叶林。④继续实施全区小(二)型以上水库人放天养工程,保护水质。⑤整治一批耗能高、污染大、效能低等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工矿企业。

 

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