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机构设置  >  群团组织  >  区科协  >  

区科协

发布时间: 2008-11-01 00:00:00.0 来源:

区科协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

主席:周晓红  主持区科协全面工作。

主任科员(副主席)晏胜虎:分管农村科普、学会工作,分管社会治安、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办公室、财务等工作。

渝水区科协主要职责

根据渝党办字【2002】92号(中共渝水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渝水区科学技术协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区科协属区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参照执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主要职责如下:

1、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科水平;

2、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

3、开展继续教育帮助科技人员更新知识,进行技术培训和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群众性的科学试验、示范、推广活动及科普宣传工作;

4、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决策咨询、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5、发动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对全区的科学技术事业和建设事业提出建议,发挥技术咨询作用;

6、做好所属团体的管理、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举办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的事业,促进民办科技实业的发展;

7、加强和协调所属科学技术团体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全国各级科协的横向联系;

8、向党和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普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会员。

 

渝水区姚圩镇裴港村委

创建江西省农村科普致富示范村三年规划

(2005年——2007年)

 

姚圩镇裴港村党支部

姚圩镇裴港村民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裴港村委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1186人,总户数286户。全村耕地面积2144亩,山地面积8000亩,7座水库,其中2座为小(二)型,5座为山塘水库,水面400亩,全村资源贫乏,无任何矿产资源。农业以粮、油、花生、西瓜为主。村级经济基础较好,开发山地面积6500亩,其中新余蜜桔4000亩,药材1000亩,黄花梨500亩,红杉1000亩。2004年人平纯收入2987元,是姚圩镇经济比较好的行政村之一。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普及镇、区域化中心镇、农业产业龙头镇”的工作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以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村党支部全面达到“五个好”目标,党员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级经济明显提升。

(二)具体目标任务

1、组织建设实现“双五双十双百”目标:

(1)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

(2)80%的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3)培养10名左右优秀致富能手入党;

(4)培养10名以上优秀致富能手成为村组干部或村组后备干部;

(5)力争将100%的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

(6)力争使100%的村两委干部和村小组干部成为“双带”能人。

2、经济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1)培植3个优质高效主导产业;

(2)建立5个“三培两带”基地;

(3)转移300名左右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

(4)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5)村集体经济增收55000元以上。

3、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四通四有一改善两达标”目标:

(1)100%的村小组实现通水泥路、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和有线电视;

(2)有党员电教活动室、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点;

(3)建设3—4个以“创建小康文明村”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村,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新建或改造3个规划较好、房屋建设标准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村民小组;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基层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五个好”为标准,认真查找村级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对村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积极影响。加强村小组的班子整顿力度,采取组织调整等多种综合性措施,切实解决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问题。对年龄大、能力弱,且多年来不能改变落后面貌、无所作为的村小组干部,要按法定程序坚决调换下来,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特别是“双带”能力强、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小组长。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小组,引导他们防骄破满,帮助他们确立新的发展目标,使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发展。大力实施“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积极开展“培养农村带富能人”活动,着力培养一批政治文化素质高、带富能力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法制意识、群众观念的农村带富能人;着力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着力把具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不断优化党员和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明确村“两委”职责分工,理顺协调好“两委”关系,建立健全村委会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党组织定期向村委会通报工作、“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健全共青团、民兵、妇女等村级配套组织,配齐配强村民小组长,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进一步巩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成果,创新党员培训、教育和管理的载体和方法,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观念,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要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村经济,用产业化的思路来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来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的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围绕“抓好一支队伍,整合两种资源,调整一项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抓好一支队伍,即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多渠道引导农民外出务工,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力争到2007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150人,达700人。整合两种资源,即整合山水两种资源,做活山地经济,积极实施残次林改造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果业、药材、红杉、油茶等经济林。做活水面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珍珠养殖、莲藕种植,做活养殖产业,推广立体养殖模式。调整一大产业即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土地流转,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3、巩固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公开程序和内容、公开时间和形式。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要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凡是涉及到诸如财务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定期公开;健全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党员、村委会述职评议和民主理财等制度,积极探索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制度和村级重大事务实行村民代表票决制的做法,使村民自治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努力为民办实事好事,进一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大的改观。基础较好的村,要按照规划超前、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规范村落建设,美化村落环境,健全社区服务,全面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质量。2005年,全面完成村小组村村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讯等“四通”。全面加快以“全面创建小康文明村”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村建设,治理农村“脏乱差”,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盘塘村小组的文明村建设,力争三年之内,按照“四个统一、四化标准”要求,使之建成高标准的小康文明示范村。同时,搞好农村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党员电教活动室、农民文化娱乐室、图书室等精神文明阵地,搞好农村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结对扶贫、助学、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裴港村创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工作自查总结报告

 

裴港村位于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东南角,地处丘陵地带,距集镇5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2144亩,山地面积8000亩,水域面积400亩,共有7座水库,其中2座为小(二)型水库,5座为山塘水库。全村总人口1186人,总户数286户,共有29名党员,带头致富能手11人。自2005年3月开展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工作以来,在市、区委组织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科协的科学指导下,经过全村人民的辛勤劳动、开拓创新,我村的科普致富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逐年增加了科普经费投入,兴建了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开展了多样化的科普培训活动,净化了村庄整体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普组织

1、成立了科普致富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科普宣传员。村两委班子对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作非常重视,在2005年3月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委干部和部分致富能手为成员的科普致富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各村小组长担任科普宣传员。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全村的带头致富能手,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根据本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裴港村委创建江西省农村科普致富示范村三年规划》(2005—2007),从组织建设、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目标,部署了主要措施。

2、设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村科普致富领导小组在上级科协和镇里派驻的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把村干部和带头致富能手组织起来,形成科普致富技术骨干队伍。全村现有养猪协会和果业协会两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果业协会创办于2006年7月,养猪协会成立于2006年12月,目前两个协会共有66名会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果业协会章程和养猪协会章程。

二、加强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1、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形成了科普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机制。2005至2007三年共投入科普经费22220元,其中,2005年6000元,2006年7320元,2007年8900元。这些科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科普书籍、报刊、电教设备,举办和参加科普知识学习培训和设置科普宣传画廊、宣传栏等方面。及时对科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防科普经费被挪用、侵占,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培训阵地、师资、教材、设备“四落实”。

2、建立和完善科普活动场所与设施,打造了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活动的平台。设立了1个科普活动室,2005年底全村共有科普资料(含科普图书、读本、报刊等资料)4400余册,到2007年底达到5200余册;2006年6月配置了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根据本村产业结构发展要求和趋势,购买了有关农作物栽培技术、养殖技术和蜜桔种植技术等科普影视光盘;设计了1个长约10米的科普宣传画廊,制作了8块科普宣传栏或橱窗,其内容主要涉及种植、养殖和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并由科普宣传员每季度对宣传栏更新1次,截至2007年12月共出刊了12期宣传栏目;在新余科普网设置了有关裴港村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活动的网页。

三、开展学习培训,提高科学素质

1、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加强了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根据三年规划和每年的需求制定了年度的组织学习培训计划,依据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每期培训教学大纲,确保每期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年来,我们在每上、下半年各抽派一定人员去市果业局学习新余蜜桔种植先进技术,聘请知名养猪专业户来村委讲课。积极鼓励村民参加农函大开办的农业技能培训辅导班。将举办培训班与鼓励自学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村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以致用,突出成效。

2、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与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形成了“干部带头受训,党员模范受训,村民争着受训”的良好氛围。全体村组干部每年参加科普培训的次数不少于6次,党员不少于4次,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受训次数和时间均不得低于其他村民,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生猪养殖、新余蜜桔种植等方面。在村组干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效应下,村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日益高涨,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全村至少掌握1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的村民达672人。

四、强化辐射能力,呈现示范效果

1、按照“以点带面,共同致富”的原则,通过培植一体化科普示范基地、推广普及农业先进技术等途径,着力提升了科普示范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全村共有科普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63个,共有虹港新余蜜桔示范基地和新余市云英综合种养殖基地2个规模化的科普示范基地。其中,虹港新余蜜桔科普示范基地面积已达250亩。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持续加大,目前水稻抛秧技术在全村的普及率达97%,水稻、花生和西瓜等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种植已覆盖全村。新余蜜桔种植和生猪养殖已成为我村示范辐射作用强、覆盖面广、效益好、能带动多数群众致富的现代支柱产业。新余蜜桔整形修剪、施肥及土壤管理等技术已经辐射、运用到了周边的乡村。

2、将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工作与“送科技下乡”、乡风文明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亮化了村容村貌,增加了农民收入,创新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式,科普示范效果明显呈现。

通过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村民的科学意识显著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在2005年之前,本村青年龚小林由于缺乏综合养殖知识和技术,不敢轻易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经济效益低,年纯收入只有5万元,经过参加村里的科普知识培训和自学,目前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养猪、养鱼一体化综合养殖技术,2007年出栏生猪375头,获利30万元。

通过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全村社会风尚和整体环境大为改观。在2005年之前,由于村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增效不明显,村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就业途径又狭窄,导致游手好闲的多,勤劳苦干的少,赌博现象突出,邻里纠纷不断。如今,经过科普知识培训和教育,村民科技意识和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增收渠道增多,乡风更加文明,邻里更加和谐,近三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纠纷逐年减少,全村呈现出安定和谐、竞相发展的良好形势。

通过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村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由2004年的2987元增加到2007年的6007元,增幅达100%,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80.74元,2007年为5060元,增幅约为45%,我村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远高于全区,凸现了创建科普致富示范村的良好经济效益。

通过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充实了村级党建工作队伍,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创新了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式,有效发挥了农村党员在创建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6月,裴港村党支部获得了“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一批带头致富党员荣获表彰。

五、对照查摆,改进不足

对照查摆,改进不足是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村全面、有效推进创建工作扫清了障碍,提供了保证。三年来,村科普致富领导小组通过听取村民评议、接受镇协调小组审查和自我总结等方式,每年度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找准不足,及时改进。在创建工作初始,针对部分村民文化程度较低,对科普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不高,无法亲自从科普资料中获得实用技术知识的问题,村科普致富领导小组及时安排科普宣传员为他(她)们进行翻译、讲解,建立了一对一的科普宣传帮扶机制,帮助他(她)们克服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让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作成为一项惠及全体村民的民生工程。

三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科学指导下,村科普致富领导小组秉持“培训与服务并举,创建与发展齐抓”的工作原则,带领裴港人民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在创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较显著的科普示范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我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了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全村新农村建设事业向纵深推进搭建了扎实平台。

 

                                       裴港村科普致富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9月25日

 

附件4

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测评指标

 

测评内容

测评标准

分值

评分

备注

组织领导

1-1、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有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科普组织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有专门的科普工作计划

5

5

 

1-2、村干部带头参加科普知识学习,积极参与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3

3

科普经费

投入

2-1、每年科普经费的投入达到人均0.5元以上

5

5

 

2-2、用于村科普活动的经费逐年递增不少于20%

5

5

科普组织

建设

3-1、成立了科普领导小组,有科普宣传员

3

3

 

3-2主要产业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2

2

科普活动

场所和设施

4-1、建有科普(图书)活动室,有5000册以上的科普图书、读本、报刊、杂志等科普资料,且藏书逐年有所增加

 

5

5

 

4-2、配有电视录放像设备,有科普音像资料

3

3

4-3、村建有高标准科普宣传画廊,所有自然村建有科普宣传栏或科普橱窗

3

2

4-4、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的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新1

2

2

4-5、建有科普网站(网页)

3

3

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

工作

5-1、有科普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

5

5

 

5-2100%的村组干部带头参加培训,学习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

2

2

5-3、农村干部、党员培训后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村组干部、党员双带作用发挥好

2

2

5-4、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积极性高涨,90%以上农民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

5

5

科普示范辐射能力

6-1、培育科普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占全村总户数20%以上

5

5

 

6-2、建有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

3

3

6-3、有1—2项新技术、新品种示范辐射到周边乡、村

5

5

6-4、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5

5

6-5、形成了示范辐射作用强、覆盖面广、效益好、能带动多数群众共同致富的支柱产业

5

5

科普示范

效果

7-1、村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5

5

 

7-2、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社会综合环境良好

5

5

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市、区)平均水平

8

8

7-4、科普、党建工作获得县(市、区)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6

6

总分

 

100

99